暑假到了,身為家長的你,要帶孩子去哪玩?其實,你的答案,暗藏了你會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呢。
很多家長安排孩子的假期的方式大約有以下兩種,一種是例行公事般,到一些人擠人的旅遊景點去,雖然說也可能是小孩子的要求,可是很多時候也是圖個方便,譬如這些地方交通資訊明確,花費不高,設施足夠讓孩子「耗上一整天」等等。潛意識裡,家長是把讓孩子去玩,當做是一種無足輕重,卻不得不給的調劑,似乎對孩子真正有用的地方只有學校,所以帶孩子去玩以後,總不忘說:「帶你玩過了喔,那你就該好好用功讀書,努力下一學期的成績喔。」
另一種方式是開明的問小孩:「今年暑假你想去哪裡玩?爸媽可以帶你去一個你喜歡的地方。」把選擇權交給孩子。可是孩子的經驗有限,講來講去通常都會受限在已有的經驗範圍,譬如孩子覺得某主題樂園很好玩,就會告訴你他想再去,然後父母就帶他去了,果真孩子玩得很開心,家長就覺得「大功告成」了。甚至現在有很多孩子會說,那我可不可以哪裡都不要去,換成讓我每天玩線上遊戲兩小時,或給我買一個手機,這是我暑假真正想要的東西嘛!有些父母也就覺得沒什麼不對,既然要犒賞小孩,當然是要用他真的喜歡的方式。
可是其實上面這兩種處理方式都造成了一個問題,就是做家長的人沒有辦法從孩子的假期裡,去發現孩子的天賦與特質。
現在很多父母都開始知道,瞭解孩子的特質,栽培他的天賦才能事半功倍,可是台灣的家長,沒有幾個人清楚自己的孩子有什麼特質的。你隨便一問,十個家長裡面有九個會說:「你們專家都說要觀察小孩喜歡做的事,從裡面可以發覺孩子的特質,可是我家的小孩就是喜歡動漫啊、線上遊戲啊!我看他一有空就是玩這些,這是什麼特質?」言下之意好像「小孩就是愛玩呀,哪裡看得出什麼特質?」,可是這些家長們卻沒有想過,如果孩子的生活選項被壓縮成,除了學校課業之外,剩餘的時間只能選擇「墾丁」、「劍湖山」、「買一個玩具」或「玩三小時線上遊戲」這些選項,孩子當然就會變成你所看到的那樣。這種情形完全就像你家裡養了一隻寵物貓,一輩子你只給牠吃鮪魚口味和雞肉口味的罐頭,然後逢年過節,就都用貓草來犒賞牠(「貓草」是寵物店裡面買來現成的東西),於是人家問你家的貓最喜歡吃什麼?你就會說:「貓草」,這完全是一樣的道理。
台灣的父母是不是有一種慣性思維呢?覺得孩子只會對線上遊戲、對冰淇淋、對游泳、對主題樂園有興趣,所以要讓他們放假玩樂很簡單,給他們這些東西就好了,所以其實,台灣的孩子接觸面是很小的,而一旦他們的選項很有限,你就看不出他有什麼特別,因為孩子的特質是什麼?是需要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,有多樣化的接觸與刺激,才能從中漸漸被意識出來的。這道理跟談戀愛是一樣的,真正交往過很多對象的人,雖然每一次戀情都沒有修成正果,卻會在其中逐漸認識真正的自己,也會愈來愈明白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,這就是一種成熟的過程。反之你看,只要愈沒有戀愛經驗的女孩,多半都會說出喜歡「帥氣、高挑、溫柔又體貼的男子」,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偶像明星類型,變成好像所有女孩都一樣。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說:「我的小孩最愛的就是動漫和線上遊戲。」其實,是因為父母提供給孩子的玩樂世界,就只剩下這些選項而已。
大人自己也是這樣,你問他休閒的時候實際上在做什麼?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會說:看電視、睡覺、跟朋友喝下午茶。很多大人也覺得自己很平凡,好像沒有什麼個人天賦和特質,為什麼呢?正是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被教養長大的—給自己的文化刺激和接觸面太少了。
我的另一半M先生,最近接了一個室內設計的案子,跟業主洽談的時候,女主人說孩子的房間得尊重孩子的意見,希望M能跟小孩子親自溝通,同時不忘叮嚀說,自己覺得孩子有公主病,意見比較多,希望多多包涵。可是當M和孩子討論房間設計時,發現這個孩子不是公主病,因為她小小年紀就到過很多國家,看過很多東西,所以她能侃侃而談,說出自己要的是什麼格調、什麼感覺的房間。從小父母帶她到處去旅行,不同國家也去了好多個,她能分辨不同的風格給自己有什麼不同的感受,所以她會有自己的意見。從這裡可以看出來,這個從小旅行的孩子,也許記不得那些地理知識,但她卻變成一個比同齡的孩子有想法、更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。
以往真的很多父母都認為帶太小的孩子出國是白花錢,甚至覺得國小以下的孩子只想玩,又不懂欣賞風景,大費周章出國沒有必要。不過,這幾年我和M先生在京都,卻常常看到有台灣的年輕父母,帶著還在坐娃娃車的孩子在旅行,明顯感覺到新世代的想法改變了。
當然,拓展孩子的接觸面不一定要出國,在台灣也可以,重點是,我們要重新看待「休閒活動」這回事,「休閒活動」並不是「正經事」做完之後的調劑,所以只要快樂就好,如果這樣的話,有的人一下班的休閒活動,一輩子就是打麻將或喝酒,你覺得如何呢?事實上「玩樂」是開發一個人的潛能與特質最有可能的場域,歐美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休閒活動是個「體驗人生」的機會,所以他們一開始在安排孩子的假期活動時,就很自然的帶有「讓他們玩玩不同事物」的想法,去跟孩子討論假期。也許去年他們到森林裡蓋了樹屋,今年就是去某個礁岩學學潛水,就算不想跑得太遠,也會思考怎樣來點不同的嘗試。這跟台灣很多家長,每年暑假就是「帶你到劍湖山大玩一天」、「到墾丁去玩水三天」是不一樣的。而他們在這麼多不同的活動中,透過孩子的表現和反應,漸漸就容易察覺出自己孩子的天分與個人特質了。
相信嗎?不只是對小孩,如果你也能這樣對待自己,好好規劃休閒時光,給自己更多樣化的接觸面、更多樣化的體驗與嘗試,那麼,你會從中挖掘出一個不平凡的自己。